《至爱梵高》 | 他不是天才,只是一个想要被爱的小孩
曾给孩子买过一套DADA的艺术系列丛书,其中有一本是讲梵高。
孩子小,记不住关于他的生平故事,但是竟然对书中多次出现的梵高自画像印象深刻。
之后逛书店,看展览,每次遇见“梵高”,孩子就会指着说“他总爱画他自己”。
是的,梵高一生画了40多幅自画像,有明确时间标注的38幅。它们集合了梵高一生的愤怒、狂躁与忧伤,以及偶尔出现在脸上的快乐。
直到前几天看电影《至爱梵高》,了解到梵高的童年,就更多理解了他的后来,读懂了38张自画像和37年的生命背后,藏着怎样的孤独“画语”。
他的生日是早夭的哥哥的忌日,所以不受父母待见,在家中形如隐形。
从小就念寄宿学校,进亲戚家公司被开除。
一辈子都在讨父母欢心,却未曾真正得到过父母真正的爱与关注。
一生唯一的知己,就是自己的亲弟弟提奥梵高。
贫瘠的童年,让绘画成为他与世界联结的唯一通道。
超凡的才华下,是渴望被爱的平凡心。
梵高是个天才,他热爱绘画,创作了 无数经典作品 。
绘画是他专注沉迷的世界,是他内心的安全地带。
他背井离乡流浪到法国,即使确定把绘画当作事业,却不被当时的主流社会理解和认可。
没人能读懂他笔触下的情感,那些投注在斑斓色彩中的热烈情感,遭遇的常常是不屑一顾的冷漠。
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,他始终踽踽独行无人同行。
一个人在下雨天把画架支在大雨滂沱中,全神贯注地创作。
一个人背着画夹子踏过风吹起的麦浪,就像无数个日子里“麦田里的守望者”。
一个人站在保罗摩索拉斯精神病院的病房,看窗外正对着的罂粟与麦田,山丘和云朵。
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里,梵高写下 “忧郁的天空下是广阔的麦田,我无需费力表达我的悲伤和极度孤独。 我几乎认为,这些画布可以传达我所看到的乡间的美好和复原力量,而这些我难以用语言表达。”
这个世界在梵高生前对他并不友善。每个见过的人都说他眼里有疯狂和虚无。
面对冰冷的情感世界,他却始终保留爱与善良。
旁人觉得他软弱可欺,认为他精神失常,是个失去意识的疯子。
可这世界上,活得最清醒的,有时反而是那些世俗眼中的“疯子”。
梵高自杀了,那一年他37岁。真相永远无法被还原。
有人说,他是在弟弟有了儿子后,不想再成为弟弟一家的负担;
有人说,他是精神病爆发难以控制自己的躁郁;
也有人说,看伤口位置、猜子弹射程,很可能不是自杀........
世人津津乐道他的死因,却很少有人关心他生前的孤单与寂寞 。
其实观察现世中过得比较好的人,童年有两个共同点: 出生比较富有,真的得到家人的爱。
从小缺失父母的关爱,长大后缺少同路人的关怀,世界之大甚至没有几个人关注到这个才华洋溢、后人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少年。
内心的苦难变成色彩张扬的名作,有人说这是命运安排,我说这是他本不愿背负的代价。
如果可以,谁不愿被爱、被真心以待,哪怕他是一个天才。
第一次把梵高的画做成电影。
梵高的故事之前已经多次被搬上荧幕。
但这一次, 《至爱梵高》,作为全球首部全手绘油画动画片,呈现了很多颠覆性的创造。
早前出的预告片就曾 惊艳世人, 在 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荣获了观众选择奖 ,斩获 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片。
《至爱梵高》在全球召集125个画家,前后历时7年创 作,65000帧油画,全部手 工创作。
第一次用梵高的画作叙述他的生平故事,在原画作基础上铺展情节。
每一帧画面都美到令人惊叹,整个观影过程中,坐在前排的姑娘时不时就举起手机翻拍。
为了高度还原梵高的真实生活,根据原画设计了二十多位人物,化妆造型也逼近原作。
再请演员在绿幕表演,转换成CG动画,最后再由画家们绘制出来。
整部电影的制作也像一部艺术创作。
第一次以动态的形式看梵高的惊世之作,金色的麦浪,迷人的星空,还有影片结尾,梵高黑白的背影渐渐变成彩色的回眸,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。
那一个转身,百年已过。
我们来不及追上他孤独的灵魂,却还有机会抓住他留给这世界的至善至美。
看着窗外生活的城市,也许很难看到星星,要么被雾霾霸占,没有晴空;要么被俗事捆绑,没有心情。
就算慨叹“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”时抬头仰望, 再 也看不见100年前梵高头顶的星空。
如果下次再给孩子讲梵高的故事,我会告诉他, 梵高“总是自己画自己”,是因为在人生最难的日子里,不被人看到。
但我们要感谢他在每一个愤怒、悲痛的时候真实地记录下自己,我们才有机会,看到一位天才留给世人的画语和独白。
文 | 伊 姐(周桂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