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滉《五牛图》,凭什么它是“镇国之宝”?
《五牛图》韩滉 唐朝
名画赏析
细看大名鼎鼎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,你会发现它们大多都是山水人物为主,且多是鸿篇巨制,可偏偏小小一幅描绘寻常家畜的《五牛图》却能“上位”,还被称为“镇国之宝”,凭什么?!
《五牛图》上有赵构、赵孟頫、孙弘、项元汴、弘历、金农等十四家题记,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,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,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,被称为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”之一。
▌笔法风格
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,各具状貌,姿态互异。一俯首吃草,一翘首前仰,一回首舐舌,一缓步前行,一在荆棵蹭痒。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,别无其它衬景,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。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、姿态的描绘,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:活泼的、沉静的、爱喧闹的、胆怯乖僻的。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,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,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、有力、沉稳而行动迟缓。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,而是笔力千钧。比起曹霸、韩干画马、周昉、张萱画仕女,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、奇之不同,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。
《五牛图》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,或行,或立,或俯首,或昂头,动态十足。可贵的是,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,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,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,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,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。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,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,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,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。在鼓励农耕的时代,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。
画中五牛,形象各异,姿态迥然,或俯首或昂头,或行或驻,活灵活现,似乎触手可及。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,视角独特,显示出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。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,筋肉缠裹,浑然天成;笔法练达流畅,线条富有弹性,力透纸背;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。
循着中国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习惯展开观赏,五头牛列为一行,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。右边的第一头牛,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,正咀嚼得津津有味,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,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。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,并加快步伐往前赶,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。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,它面向观众,张口“哞哞”地叫,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,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。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,回首顾盼,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,犹豫着,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。最后的第五头牛,穿上鼻环,带着缨络,神色异常严肃庄重,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。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,而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,前呼后应,彼此顾盼,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。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,无背景衬托,造型准确生动,设色清淡古朴,浓淡渲染有别,画面层次丰富,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,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。
▌作品传奇
《五牛图》卷一经问世,便成为收藏的热点。按明朝人的著录,《五牛图》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,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,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,只有“睿思东阁”、“绍兴”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。元灭宋后,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,如获巨宝,留下了“神气磊落、希世明笔”的题跋。到了明代,《五牛图》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。清代乾隆皇帝广诏天下珍宝,《五牛图》卷被征召入宫,乾隆皇帝非常喜爱,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。清朝末年,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,1900年,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,《五牛图》被劫出国外,从此杳无音讯。
20世纪50年代,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。1950年初,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,信中说,唐代韩滉的《五牛图》在香港露面,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,自己无力购买,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。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,鉴定真伪,不惜一切代价购回,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,确保文物安全。文化部接到指示后,立即组织专家赴港,鉴定《五牛图》确系真迹,经过多次交涉,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。名画虽然回归祖国,但经历了颠沛流离,画面上蒙满了尘垢,伤痕累累,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。
1977年1月28日,《五牛图》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,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。经过淋洗脏污,画心洗、揭、刮、补、做局条、裁方、托心等步骤,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,再经镶接、覆褙、砑光等,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。八个月后,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,认为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,与原画保持了统一,裱工精良,裱件平整、美观,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。装裱修复完成的《五牛图》卷旧貌换新颜,名画重又焕发生机。
▌常保立看《五牛图》
曾在故宫博物院原摹画工作室工作35年的常保立先生说:“古代先贤读书看画,不在于看到什么,而在于想起什么。比如看到画中船,会想这是什么船,从哪里来的,北方的还是南方的,是太湖的还是鄱阳湖的,是撑杆的还是划桨的,船夫的服饰是什么等等,这种发散式的看画方法是非常有效的。”
这样一来,普通人也能看到触动自己的内容,但要想看到更多内容,那就是学养的功夫和经历问题了。
比如《五牛图》,此画为唐朝宰相韩滉所画,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,也是寥寥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。这样一幅画,到底能看到多少内容?
常保立认为,其中的内容非常之丰富:“比如,韩滉为什么要画这幅画?那时候看军事是否强大,要看战马,看经济是否强大要看耕牛。这幅画记载的是大唐的牛的品种,可见当时唐朝国力之强盛,万国朝贺。让我们看看五只牛的品种——
最右面一只是俄罗斯红牛,古代称为基辅罗斯红牛;第二只是荷斯坦牛,原产于荷兰;中间一只是荷斯坦牛与中国老黄牛的杂交品种;第四只是中国本土的老黄牛;第五只是朝鲜牛,也叫高丽牛。
看完品种后,那么,我们看看画家怎么来画牛的状态——比如中间的那只牛,很瘦,肚子是塌下来的,很明显是没有吃饱。如果吃饱了的话,肚子应该是绷着的,而且应该像那只老黄牛一样,会用舌头舔鼻子,左一下,右一下,这是反刍的动作。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些?因为我小时候放过牛。
这些牛有性别吗?有。最右边一只俄罗斯红牛是母牛,犄角朝下;第二只的荷兰种花牛是公牛,犄角朝上,而且个子比较高。
如果再从绘画技法上来看,此画最难的是线条,比如牛的七根肋骨,每根中间要留气口,还要让肚子鼓起来,方中有圆。
- 上一篇:《吹笛少年》什么都不代表,什么都不说明? 下一篇:《百骏图》中技西法,别具一格